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正文
程小莹:写上海,并不只有外滩和淮海路
2014年8月2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除了市井人生,上海百姓所熟悉的生活样貌是否还有其它可能?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作家程小莹就曾以书写工厂生活的《姑娘们走在杨树浦路上》一作成名。
  时隔整整三十年,他又推出了长篇小说《女红》,以上世纪90年代上海纺织业的转型为背景,在对日常生活的描摹中,讲述纺织工人面对命运分叉口的悲欢离合。
  作为上海曾经的第一支柱产业,纺织业不仅拥有几十万工人群体,更在无形中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某些气质———晨曦中有人匆匆去赶厂车上班,有人则结束了一夜疲惫的工作回家,携着围兜,夹着帽子,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他们所属于的行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们的人生与工厂密不可分,并随之形成了一种规律,似乎人生就是这样稳定和漫长,在琐碎的点滴中慢慢滑向终点。然而这样看似稳固的人生,却在产业更迭的大背景中分崩离析。
  “现在描述上海,总喜欢写外滩、写淮海路,其实大多数城市生活并不在这里,而在人们生活、工作的现场。”程小莹说。在他笔下,即使是工人作家,并非就要围绕着高、大、全的工作形象、围绕传统工业题材来书写,而应当具有自己对于产业和时代的整体判断,才能找到适合的落脚点。“这一拥有几十万工人群体的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突然消失,所有人各奔东西。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这种变动都是极剧烈的切身体会,也可能是整个家庭的茫然无措。”
  1973年从中学毕业后,程小莹就进入纺织厂技校学习,后又参加工作,直到1985年离开纺织厂,他笑言“我的青春都是在纺织厂度过的”,“当时还处在火热、变革的年代,那种处于青春期后期的情绪,其实与现在商品经济下的青春价值观本质上有着相同之处,只是时代改变了其外在表现。”写这部作品,程小莹意在重建工厂生活的同时,重述属于工厂时代的青春。
  传统工业题材的作品表达,在人们的惯常思维里容易形成程式化的写作——只见产业,不见个人,或只见典型,不见寻常。但在程小莹心里,工人就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在对一个个人物的细致描摹中,属于一个行业的兴衰起落才能丰满、真实。——小说中工厂关停后重新创业的秦海花、远赴重洋的秦海草、重建音乐理想的马跃、守着修车摊的小炉匠,理想与现实、爱情与家庭……种种普通人生中,酸甜苦辣纵横交错,唯一共有的,就是他们曾经的那段青春岁月。这种对于个体、对于寻常生活的关怀,也使得作品在工业化的“硬背景”下却依然柔软、温情。
  写作工业题材,无法回避对于工人精神的阐释。在传统工业题材作品中,工人精神往往被刻意夸大某些侧面,而忽略了整个环境对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影响。在程小莹看来,工人精神首先是大工业环境下有组织、规范化的一种工作和生活秩序。“因为每道工序都有组织性很强的工作状态,工人必须训练有序,形成了在机器关照下的职业本分。这种规范性,长期累积下就形成了工人精神中的一个侧面。”他说。
  长期处在这种氛围中,不仅工作程式化,许多人的人生规划也成为程式的一部分。“许多人家里的父母在厂里工作,自己也理所当然地继续了下去,然后结婚、生子、带着孩子来工厂的托儿所,一切似乎都按照程序在走。这也是许多女工一辈子心平气和、甘愿这样默默工作的原因。但现在想想,这是件很悲情的事。”
  同时,他也认识到规范性所带来的问题:“对工人而言,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是今天的重复,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和枯燥,很容易造成人性的扭曲。工厂就像一个布满零件、用围墙围起来的巨大软体动物,有人在里面悠然自得,也有人焦虑。但一旦脱离这样的环境和严密、有组织的人际关系,脱离了机器的管束之后,就像从沉船上各自逃散,个人的特质开始慢慢凸显,这也是我在作品中想表达的。”
  由于纺织厂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量关停,几十万工人被迫下岗,重新开始脱离工厂的人生。“一个行业的消失,给城市带来很大波折,例如挡车工、机修工这些工种都随着工厂的关停而在上海陆续消失,如今则连好的电工都很难找到。”为了写作,程小莹查阅了各种资料,并数次走访上海纺织博物馆。在这张曾经的平面图上,星罗棋布的纺织厂以及和它配套的印染厂、毛料厂等在上海市的地图上星罗棋布,遍布了这座城市几乎每一个角落。为了转变城市功能,这些厂一个个在地图上消失,甚至使用了“砸锭”这种几近壮烈的方式来宣告结束。“锭子是纺织厂的灵魂,也是依附着工人复杂感情的物件,砸锭不仅是一个象征意义的事件,也是工人亲手砸掉了自己的饭碗。这一过程虽然痛苦,但却是一座城市功能转型和提升的初啼,我打心底崇敬他们。”
  在程小莹笔下,普通工人的生活很少有大起大落,即使悲欢离合,也在时间的磨砺下逐渐褪色。“我们所知道的是,社会安然度过了转型期,经过那个年代的波澜壮阔,这一群体如今已经基本退休,他们的社会身份已经消失,这其中既有泰然处之的,也有历尽坎坷的,随之消失的也许还有‘下岗工人’这一词汇。而我只是想把这个行业里一些珍贵、留有时代感的东西用笔保存下来。”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张滢莹)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