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作家梁鸿谈“故乡”:别到处贴乡愁的标签
2016年6月2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昨天,著名学者、乡土作家梁鸿做客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200多名学生深入交流。梁鸿近年来推出《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等非虚构作品,表达对当下农民生存状况的深刻关注,在读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梁鸿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故乡、乡愁这样词语,特别容易被高尚化、被桃花源化,“而当一个词变成一种桃花源式的存在时,就会忽略一个特别大的现实问题。”

自从2008年到2013年间推出几部乡村非虚构作品后,梁鸿便被贴上“故乡”的标签,对此,梁鸿感觉,“这七八年以来,故乡变成一种特别暧昧的、我特别不愿意想的一个词,所以我感觉故乡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时代的呕吐物。”梁鸿其实是借此提醒,当我们谈起故乡、乡愁的时候,不能过于美化、拔高,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从而遮蔽了现实的各种问题。梁鸿笔下的梁庄,是中国北方的普通乡村,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乡村的缩影。梁鸿说,“梁庄对我来说是个太过沉重的里程,我看到的是庞杂的、尘土飞扬的时代和生活。我写的不是贫穷,而是丧失,那种丧失在我们的话语里却变成了十分正常的东西,变成了大家都可以视而不见的正常存在,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在那几年中,梁鸿多次回到梁庄,发现河流淤塞、田地荒芜、环境污染、人际疏远,“当你真正有意识地站在那片土地上感受某种生活,和你平常无意识地探亲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看到的景观,你所感受到的人生,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原来,你只是这片土地上熟悉的陌生人而已。你对你那些所谓的亲人、身边的那些人,你根本就不了解。”梁鸿切身体验了一种断裂,一种鸿沟,一种对立,“所以在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难以承受之重,写完了也非常抑郁。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难以梳理的东西。”

2013年,梁鸿到美国呆了三个月,写了一篇文章《艰难的“重返”》,反思、梳理这四五年来重返梁庄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个社会的症结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的肌理里,每一个生活的肌理里都包含着无数的枝蔓,前提要是我们要具备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思考的愿望。我们面对乡村、故乡的时候,不能带着某种先验的观念,只有真正把农民当成一个人看待,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乡村、故乡。”梁鸿强调,从来没有田园诗的村庄,田园诗只是一个乌托邦,它没有实际存在的空间,“所以,这样的感受对于我来说,不单单是一种写作的前提,其实也是我自己思考的前提。”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贾梦雨)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