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80后作家:写着写着已老了?
2014年11月16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上世纪80年代,余华、苏童等众多先锋作家从《收获》杂志推出的“先锋文学专号”起步,成为文坛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在相隔近30年后,《收获》再度推出“青年作家专号”,这些作品是否仍有当年的影响力?今天应该怎么看待80后的写作?
  昨天上午,由《收获》杂志社等主办的“文学与时代—首届收获论坛暨青年作家与批评家对话”在上海作协举办,包括张悦然、笛安、周嘉宁等在内的20多位青年写作者出席了论坛,该活动也是纪念巴金11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之一。由巴金先生创办的《收获》杂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变成中国文学的品牌,该刊执行主编程永新昨日在论坛上表示,“《收获》之所以把首届论坛变成青年作家与批评家的对话,是想表明我们不仅关心文学的昨天和今天,更关心文学的明天,关心文学的未来和传承。”没法赶到论坛现场的作家王安忆则专门发来了致辞。
  80后写作者正在告别青春
  上海80后作家周嘉宁表示,80后这一代的青春期很漫长,经过这段漫长的青春期之后,突然之间就被现实生活挤压得非常厉害,他们的小说中常常会透露出愤怒或是不满,或者是焦虑,包括内心的和生活的,“我觉得大家都还在寻找突围的可能性”。
  80后作家中的领军人物张悦然称,“看完‘青年作家专号’,我觉得大家写得很沉重。这跟之前所看到的80后特别不一样”。自打开始写作,80后的标签一直跟着张悦然,但她表示,“这个标签原来所代表80后的东西,譬如华丽、浮躁等等,在这两期《收获》杂志中,已经看不到了。我想这也是这些作家的变化,小说中也找不到可能属于80后的跳跃的东西,就像周嘉宁刚说的,好像忽然之间就老了,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成熟。我也不知道这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还是说这是一代人的现实困境?”
  最缺失的是与现实的关系
  青年评论家周立民表示,大家提到80后作家,想到的都是对这个集体的命名,但想不起每个人具体的篇目,这对作家来说是很大的伤害,或者是不尊敬。他表示,“1980年出生的人,今年也34岁了,试想一下,沈从文、巴金、茅盾,他们在34岁时都完成了什么?为什么80后作家面对时代提不出问题?他们的内心有困惑、有焦虑吗?如果没有,拿什么来写?拿洋洋自得的文字和小悲观吗?”
  书评人李伟长认为,关于80后作家,很多人都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他们没有给当代文学提供新的东西,“过于商业,或者是不够纯粹,稚嫩,也不够文学”。同时,李伟长认为,80后作家至少给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关于80后的生活和经验。
  《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在点评80后写作时坦言,选入“青年作家专号”的作品有强有弱。“写作很个人化,技术也挺成熟,但一个好作品还需要一些另外的东西,其中最需要的就是作家与现实的关系,没有这个东西,你的写作就是凌乱的。”程永新认为,目前80后写作者还没有这种自觉。但无论是莫言还是阎连科,但凡一个成功的作家,都必须建立起与现实的关系。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叶红)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