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屈乡作家:写出平凡世界的美
2014年12月3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他们是奶茶哥、包子铺老板、电子工人,但数十年坚持行走在文学路上——
  近日,由宜昌网友九条命发布的名为《小人物散文集<无声的尖叫>寻求众筹出版》的帖子,在众筹网引起轰动。九条命真名韩裕平,宜昌秭归人,典型的80后,现在秭归一中附近经营一家名为“开心故事屋”的奶茶店。他发布这个帖子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众筹网网友的力量,筹得最新一本原创散文集《无声的尖叫》的出版资金。而在屈原故乡秭归,像韩裕平这样,在谋求生存的同时,不放弃文学创作的“草根作家”,却远不止他一个。
  励志奶茶哥韩裕平网络众筹散文集出版资金
  “一脸络腮胡,往那儿一站,谁人都怕,就是小孩儿不怕。一根牛缰绳,两片薄嘴唇,牛儿哞哞叫,什么都不要,就是他的营生。他是谁?他是牛人。一个牛人。”这是韩裕平最新一本原创散文集《无声的尖叫》中的一段,写的是一个牛贩子的故事。
  韩裕平命途坎坷。1985年腊月,他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89年父亲去世,1997年母亲失踪,同年,青梅竹马的小女孩在16岁时去往天堂。那时,他还在读初中,悲伤之际,他埋首书籍,在阅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时找到了共鸣。于是,他也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初中期间历时三年写完人生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春风中的颤抖》。4个备课本,共计20万字,正反面密密麻麻写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许多同学看过这部小说后,都感动得泣涕涟涟,哭得稀里哗啦。
  2003年高中毕业之后,韩裕平南下打工,2009年开始“北漂”岁月。在北京,创作了人生第一本童话故事书《看——那个树洞》,自费出版发行。2013年底,他从北京回到故乡秭归,并于今年年初在丹阳路开设了这家名为“开心故事屋”的奶茶店,边卖奶茶边写作。为给六一儿童节献礼,他创作童话故事《尖叫的稻草人》。为给小人物立传,他写出了这本散文集《无声的尖叫》。
  《无声的尖叫》这本书里面的人物原型都源自韩裕平的日常生活,他们有的还活着,有的已经去了天堂,有的昨天在街上遇见了,有的今天会在梦里遇见。他出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普通人树碑立传,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普通人的精神金字塔,平凡人的喜怒哀乐”。
  “这本原创散文集《无声的尖叫》具有浓烈的乡土味道,不是畅销题材,因此公开出版发行有些难度。这样,我需要您的支持,让我通过众筹的方式进行预售出版。众筹资金全部用于本书的排版装帧、印刷、快递费用以及后期的公益活动费用。”韩裕平用最实在的语言,写下了他需要众筹的原因。
  截至目前,韩裕平众筹的累计资金只有1058元,而他需要筹得25000元,众筹才能成功。
  文化生意人胡兴发出版《风雨中的板车》
  教学生写作文,写文章出书,胡兴发像是文化人;开早餐连锁店,卖包子,胡兴发又像是生意人。明明是两种看似不相容的身份,却在胡兴发身上得到了统一。
  胡兴发出身在秭归县一个农民家庭,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1997年高中毕业之后,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继续读大学,不得已在当地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和韩裕平一样,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也是源于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主人公的故事感人,作者在细节方面的处理,文字的魅力深深地感染了他,于是决定用文字为自己代言。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养成了用日记记录生活细节的习惯。从1997年到现在,17年里他一共写就了70多本日记,堆起来近1人高。
  为生活所迫,2003年胡兴发放弃教师工作,来到宜昌学厨师。艺成之后,他在秭归开设了3家早餐连锁店,当起了卖早餐的生意人。因为经营有道,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其间,他并没有停止写作,除了不停歇地记日记,他还完成了一本约20万字的散文集《风雨中的板车》,并出版发行。
  2012年9月,做了七八年的早餐生意之后,胡兴发重操旧业,回归了教孩子们读书写作文的生活。从最开始象征性地带几个孩子,到成立了秭归县新阳光作文学校,学生多达200多人,他已经从一个早餐连锁店老板,成功转型成一个专职的新阳光作文教育(www.zw100.net)授权的作文老师。
  近年来,胡兴发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成果愈发显著。他创作的散文和小说,在《羊城晚报》、《工人日报》、《检察文学》等多份期刊杂志上及文学门户秋千网(QiuQ.net)发表。去年,胡兴发应湖北省作家协会的邀请,参加湖北省文学院青年作家高级研究班为期一个月的学习。
  目前,胡兴发正在创作另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写的是秭归县泄滩乡作坊村的人和事,初步命名为《狗的舌头是一把锅铲》,目前已经写了将近8万字。
  电子工人谭家臣写诗数百首发表篇数过半
  秭归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故乡,因此当地最不缺的就是诗人,诗人也成为当地文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泥腿子诗人为名的“骚坛诗社”,更是聚集了不少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却依然坚持写诗的普通人。在秭归匡通电子厂当工人的谭家臣,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谭家臣出生于屈原的出生地乐平里。在那个诗风浓厚的地方,他身沾诗香气息,初中时就开始写诗。从学校出来后,他进入当地的水泥厂工作,一边跟水泥打交道,一边继续进行诗歌创作。
  2008年,谭家臣离开了生他养他的乐平里,定居到茅坪县城,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作为乐平里人怎么能不写诗呢?不写诗怎么对得起屈原,对得起我的故乡呢?”于是,沉寂了10多年后,匡通电子工人谭家臣,再次重拾写诗的笔。
  读书的时候,因为写诗耽误学习,谭家臣的父母曾一度反对他写诗,甚至将他的《三月情怀》也毁掉了。成年后,虽然爱人是因为他写诗的才气才嫁给他,但是写诗需要熬夜,需要一坐几个小时,对身体不是很好,出于对他身体的关心,爱人也曾反对他继续写诗,但是最终反对无效,也只能由着他。
  近年来,他总共写了三四百首诗,在《诗中国》、《黄河文学》、《北方诗刊》等期刊文学上发表的诗超过两百首。对于这样的发表率,他感到很满意。
  屈乡文风盛“草根文人”传承千年文脉
  宜昌,是一座有着千年文脉的历史文化名城;秭归,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故乡。在这里,屈原的诗歌被人们传唱,屈原的故事被世代流传,以屈原诗歌为主要代表的文风文脉也春风化雨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秭归人。“秭归之所以能出现像韩裕平、胡兴发、谭家臣这样的‘草根文人’,一方面和他们个人的爱好和努力分不开,另一方面也与秭归的文化气息和文学氛围分不开。经过千年的沉淀,屈原文化根深叶茂,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致使这里的写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秭归县文联主席周凌云中肯地分析了这片土地上文人辈出的历史渊源。
  而从现实的角度讲,他们的出现也与当地文联等文化组织的努力分不开。据周凌云介绍,除了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里举办大型文化活动之外,他们还定期举办文学培训班,开展读书会,将文人们召集到一起,分享和交流创作心得。另外,还从宜昌市邀请知名作家甘茂华、张泽勇等人前往秭归开展公益讲座,讲授创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等。而当地的《屈原文学》期刊,也努力寻找新面孔,尽可能地给新人机会。
  周凌云告诉记者,“这些‘草根文人’都是有文学信仰的人,文学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虽然他们只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但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新生代文人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才使得屈原故里的千年文脉得以传承。”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雷春桃)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