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班 等你来为中华少年作家代言
中华少年作家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黎族作家缺乏灵魂的情感抒写
2014年12月29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黎族作家的散文抒写使得文化之乡情达到探寻人类精神原乡的高度和深度。但最主要的是缺乏一种直逼灵魂的情感深度抒写。
  黎族的书面文学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可以说,其散文也像小说那样锐不可当地崭露头角,王海最早以《酒到醉时歌更多》、《爸爸和酒》等散文佳作牵头登陆《五指山文艺》,王艺紧步跟随,在中国少数民族最高文学刊物《民族文学》唱出响亮的《洗衣歌》,符玉珍以《年饭》率先荣获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自此以后,它像一股潮流似的变得愈发痴情和激进,一路崎岖坎坷却也一路如歌行板地走到了今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黎族的散文作家走的是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否定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艰难成长之路,不断透视出精心耕作和捻断三根须的苦吟精神,也弥漫着一种苦难的思辨的哲学意味。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或许是用力不当,或许是弹力不足,他们大多数人的情感量度所转化而成的最终成果,还是缺乏作为时代思想所需要的穿透力和超越力,缺乏那种怀有大悲悯大忧患大使命感——不惜牺牲一切世俗代价的大文学殉道者。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文学能量的转化不一定达到预期的理想目的,文学情感的营造存在着难于跨界和突围的艰涩。
  黎族作家的散文无不贴近母体的富有心灵真实色彩的抒写。这种抒写总是反映出作家对传统人伦亲情的渴求珍重,及其对家园的眷恋与神往。这主要表现在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主题展现,都与传统文化心理经验在内蕴上表现出某种一致性,因此,他们的作品里蕴涵着丰富的黎族文化、民俗、风情、物产等诸多地域文化特色,并以此作为物化审美、生态伦理、情感寄托,表述了真实而深沉的民族情感,使得文化之乡情达到探寻人类精神原乡的高度和深度。
  诚然,黎族作家的散文还有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缺乏一种直逼灵魂的情感深度抒写。
  (来源:中华少年作家网/作者:陆橹)


  责任编辑:文禾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作家梦想,我心飞翔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作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本站系公益性文学网站,若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致信电子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